大学生创业的模式


一、个人独资经营
 大学生个人从事创业活动的创业组织模式。同时代理加盟创业,选择一些企业,凭借他们的品牌和质量开展业务。根据我们在校调查大学生创业选择这种模式的比例很高,约占90%以上,这种模式对创业者的要求不高,同时选择从事此创业模式的行业主要是科技含量比较低的服务行业,从选择此模式的大学生来看,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立足于校园以及周边市场,为广大的学生消费群体服务。
来源于学生服务于学生,基于自身对学生消费需求等了解清楚便更好的挖掘学生这个特殊的消费市场。
2、迫于生计,勤工俭学。
我国高校学生约有20%贫困学生,单靠学校的贫困补助以及有限的勤工助学的岗位是比较难于解决的。
3、学生本身条件各所决定,包括资金、时间、学业压力、心里压力等。
这种模式跟大学生经商存在着部分类似,但我们不能将二者相提并论,它毕竟是一种过度型创业模式。
 特点:(1)从事的行业很多,比较自由灵活。创业者可以在各个领域选择创业。抓住学生消费群体特点来确定行业。(2)启动资金少,这对大学生创业提供了便捷。只要一个小型店面就能解决。大大降低了学生创业的风险。(3)代理加盟创业品牌形象较好。(4)代理加盟创业客户信任度较高。(5)精力投入多,大多数创业者需要花大量的时间来经营店面,必然影响学业。

二、 合作经营模式
 依托一些公司凭借庞大的公司客户关系网进行创业,借助公司客源当作自己创业企业的客户壮大自己业务量。建立协作关系,拓展自身市场。一些成功的民营企业在总结自己的创业经验,将其相关的管理模式等方面传授给大学生创业者帮扶创业的一种模式。随着经济的发展这种创业模式成为了社会校园等创业者最具潜力的创业模式,也是新经济时代主流的创业模式。这种模式是合作竞争、快者生存的新经济时代的必然产物。
 例:华拓网络一家以系统集成、软件开发等业务为核心的高新技术团队,为企业提供全面的信息系统建设解决方案。团队在技术方面依托网络与信息系统研究所,原始资金投资来自一家民营企业,其运营模式跟那家公司相似,但客户对象不同。凭借技术、销售网络等这些优势,他们茁壮成长,而且收益也非常的客观。
特点:(1)创业效率以及创业成功率高。(2)企业成长周期短。(3)创业者具有良好的知识、技术和素质。(4)企业本身制度文化方面建设完善。(5)个人风险小。(6)销售网络好,资金回笼快。

三、法人股份制的小型公司
 大学生以股份形式合资从事创业活动。这种创业模式也是我国高校就业的一条途径,这种模式广泛分布在大学里面高年级或者刚刚毕业的创业团队中。在高年级学生中意识到就业的压力,更多的学生会选择合作创办企业解决自己的工作问题。例:温州超越公司主要成员是超越网第一批成员,公司是以互联网络技术服务为核心的高新技术创业企业,当时团队依托温州师范学院,凭借当时学校的超越网(浙南最大的红色网站)一些基础创办的,他们以来源于教育服务于教育理念开发了一系列学科教育网站。他们当初成立资本依靠同学之间的合资创办的。目前公司核心成员毕业进入社会,凭借自身技术,闯出一片天,正茁壮的发展。
 特点:(1)创业企业组织等模式相对稳定。(2)风险较高,直接面对市场的机遇和挑战。(3)资金投入较多,虽说部分由家长、亲戚作为后盾,出资支撑。但这无疑给自己家庭增加了压力。(4)学生本身在管理、人事、财务等方面缺少经验,在各项政策法规等了解不深。(5)企业文化建设不完善等。(6)技术人员少,思维能力局限性,故而产品技术含量较低,逃不出低层次竞争圈;(7)信息流通较慢,辨别能力较差,对于市场上的情况较难作出迅速反应(8)研发资金投资周期长,不利初创型企业发展。

四、进驻创业园
 一些高新技术专业的大学生或者创业计划进驻创业园,以技术创业(包括高校有组织的集体创业)。自从1998年清华大学的首届大学生创业大赛,我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不断的涌现,各地也创建创业园区。同时大学生创业也得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注、认可和支持。在众多的大学生创业者他们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凭借自己的兴趣爱好创业。撰写详细的商业计划书,吸引风险投资商。例:温州大学生创业园(浙工贸)、温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创业服务中心、鹿城创业服务中心当中的一些企业是很好的案例。
 特点:(1)得到政府政策的支持和创业园区的各项帮助。(2)、风险小,但各个细节要考虑周密。(3)、凭借专业创业,使理论联系实际,加速知识向生产力转换。(4)、受地方政府保护,(5)信息来源好,流通快。

 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有不少大学生开始选择自主创业。不管是创业还是就业,我们在校期间应该丰富自己的大学生活。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积极学习与创业就业的有关的知识与理论。为自己以后的就职或创业打下坚实的基础,为此我们应该努力奋斗与拼搏。



 
学院地址:上海市宝山区锦秋路299号 邮编:200444 联系电话:56680657(总机) 沪ICP备2021006873号| 沪公网安备 310113020025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