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红鹰dhy6699

 
 
信息公开栏目

2022年大红鹰dhy6699工作计划


2022年是学校快速发展的关键一年,学校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深入贯彻全国及上海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落实国家和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以学生发展为本,立德树人、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紧紧围绕上海城市发展总体目标,为新常态下经济社会发展奠定坚实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型人才基础。以“有特色、高质量、高水平”作为学校新的发展定位。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召开。
一、加强立德树人
(一)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组织建设
积极做好第二次党代会的筹备工作,适时召开第二次党代会;继续加强对各党支部工作的指导、监督、检查,确保基层党组织各项工作有序开展;把学习贯彻全会精神同落实“十四五”规划重点任务结合起来,同民办高校党建工作重点任务落实情况结合。对标梳理党务工作制度,支持党支部担负《党章》赋予的职责;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帮助党支部做好入党积极分子和新党员的发展工作,特别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开展重温入党誓词、唱红歌、红色基地参观学习等学习教育活动,使党员牢记使命;细心做好党费收缴、发展党员等工作;继续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和廉政建设,年初学校要与各分院、部门领导干部签订《党风廉政责任书》,并严格按照规定执行,深化作风整顿成果,通过召开座谈会、发放征求意见表等方式,及时汇总师生对学校发展建设的意见建议;继续做好党务公开,不断完善党务公开制度;强化思想宣传工作,严格执行网络宣传工作责任制;完善校内各类论坛、讲座审批制度,重视网络思想教育,通过在校园网和公众微信平台开设特色栏目、上传重要新闻和图片,积极开展思想教育等。推进文明校园建设。
(二)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工作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从入口、教育、考核、评介、监督、奖惩等多环节入手,严格要求教师牢记立德树人根本要求,遵守十项准则。加强学校思政课学科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思政课亲和力、针对性;深化“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制度探索和内涵建设;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三全育人模式;弘扬“三种精神”,鼓励教师适时把“三种精神”融入课堂教学,激发学生报效祖国的热情。
(三)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活动
坚持以提高学生思想和文明素养为重点,讲究针对性和实效性,以新生军训、入学教育和校训“知礼立德”主题劳动教育月为抓手,不断巩固“三全育人”前期成果,坚持做好“三风”和“三禁两排查”工作;抓好学生骨干队伍,持续开展“三创”活动,不断提升学生文明素养;加强学生社团规范管理,推进学生社团双导师制度,丰富校园文化,共同营造风清气正的校园环境;多渠道、多层次的开展主题教育活动,通过主题班会、专题讲座、座谈会等形式,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安全意识、诚信意识;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教育的全过程;积极创新形式和手段,凝聚学校精神,形成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不断促进学校的内涵建设。
(四)重视心理健康疏导工作
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工作体系,进一步完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规范与标准,深入推进心理健康教学改革、师资队伍能力水平提升工作;开展骨干教师专项培训工作,鼓励辅导员及学科教师参加学校心理咨询师的核心课程学习;建立健全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网络,提高心理危机防御与干预能力;开展心理健康宣传周系列活动,细致做好心理健康咨询、重点对象排查,发挥心理健康测评在教育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五)进一步提升人文素养
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整体提升我校美育发展水平,切实提升我校学生艺术和人文素养;开好与基础教育相衔接的美育课程,积极探索具有职业教育专业和学生特点的拓展课程;创建以美育人的校园文化氛围,进一步加强学校社团建设,通过定期举办艺术节系列活动,不断增强校园正能量,日益形成真、善、美的校园文化氛围。
二、进一步提升内涵质量
(六)打造学校教学和专业建设的升级版
加强特色专业和重点专业建设,以高标准、高水平、高质量为目标,进一步优化“人物形象设计”“钢琴调律技术”“舞台艺术设计与制作”“烹调工艺与营养”等专业的建设与发展;培育新兴专业,优化传统专业,进一步调整专业结构,优化教学资源配置,不断加强内涵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满足和适应市场需求。
(七)开展教学改革实践
重点开展以任务引领为基本特征的专业和课程改革,引导二级学院深入开展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以专业建设为本,课程建设为元,固本培元,打造明星专业,狠抓精品课程;继续做好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拟把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纳入校级科研项目中,积极申报市级精品在线课程,大力支持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及网上平台建设。
(八)积极摸索实现中高、高本贯通
在与现代流通学校、曹杨职校、贸易学校、城市科技学校中高职贯通(物流管理、酒店管理、应用英语、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项目的基础上,2022年争取能成功申报并获批两个专业的中高贯通项目。同时,积极探索开展高本贯通教育的合作模式,进一步提升职业能力与职业素养,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为专业群的发展注入新鲜血液,形成示范效应,为学校其他专业的中高职贯通项目申报提供可参考的工作经验。
(九)继续做好“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推进学分制改革
学校始终坚持就业导向,坚持把学生职业能力培养视为办学的重中之重。根据教育部《关于在院校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的要求,学校将在“汽车运用与维修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中级)”(第一批)和“智能财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中级)”(第二批)、“实用英语交际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第四批)的基础上,继续做好“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让符合条件的专业积极申报该项目,同时,做好在全校范围内深入推进学分制改革,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要求融入课程、教学、考核各环节,提升学生职业能力。
(十)狠抓教学秩序和课程改革
继续贯彻“淘汰‘水课’,打造‘金课’”的导向。严把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关,剔除忽略学生发展需求、名不副实、收获不多的“水课”;严把课堂教学关,拒绝不认真备课、上课,对着书本或PPT照本宣科、管教不管学、无视课堂秩序、考试放水取悦学生的“水课教师”;积极打造“金课”,让教师们观摩“金课”,让“金课”在校园畅行;充分利用“智慧树”门户网和“智慧树”公共平台,全面开展专业课程在线资源库建设与上传,组织开展在线资源评选与校级课题建设。
三、深化校企合作和国际合作
(十一)推动校企深度合作
大力支持各学院积极探索与企业、行业实施产教融合,在治理结构、人才培养、技术创新、教师队伍建设、职业技能培训等方面实现紧密结合;完善实践育人机制,推进“2022年企业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加强实训基地与人才培养基地的建设,通过企业专家授课、教师团队践习、人培方案优化、技能大赛指导、创新创业指导、企业专家讲座等任务形成深度合作的典型案例,提高教师的“双师”能力和学生的“双创”能力,助力创新教学团队、市级精品课程、国家规划教材等项目申报;加强与实习单位的交流、沟通与合作,依托创新联盟、创新基地、产业基金和人才实训平台,服务职业教育,强化职业教育的技术技能积累,结合学校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逐步启动校级职业技能鉴定中心、职业技能培训中心的建设与运行工作;适时引入毕业实习报告管理系统,启动我校毕业实习过程控制智能化管理工作;发挥校企多方平台优势,加大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开展纵向贯通、横向融通,探索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共建共享机制。
(十二)进一步推进跨境电商专业的发展
充分利用行业、企业、政府的优势资源,推进跨境电商专业的进一步发展;聚焦力量,充实我校教育部创新行动计划“跨境电商仿真实训中心建设”项目的相关材料,完成项目验收与评估的准备工作;建设跨境电商专业群,不断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充分整合教学资源,形成适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具有特色及示范引领作用的专业培养体系,培养复合型跨境电商人才;编写跨境电商系列教材,继续举办跨境电商技能大赛,扩大辐射范围和大赛影响力;继续积极参与跨境电商管理中心的培训认证工作。
(十三)推动双创中心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
完善双创中心工作机制和人员聘任,充分运用政策优势,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在项目、活动和实训基地建设方面取得实质进展。促进学生高质量就业,提升办学实力。
(十四)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围绕学校国际化的办学理念,努力扩大国际交流,拓展合作渠道,开辟新的交流途径,加快学校国际交流合作的步伐;进一步做好中澳物流中日舞台艺术设计两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继续搞好与日本扇扩的校企合作项目,在日本专家来学校进行专题讲座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师生去企业实习等合作内容;做好与日本大手前大学的海外专升本项目、日本文化学习考察活动;开展暑期学习考察、海外留学及专升硕合作等。
四、强化师资力量
(十五)加强教师培训,促进教师发展
进一步推进学校强师工程项目,积极支持、安排教师参加培训及技能大赛以提升能力,借助上海市教委的“新教师培训”、专业骨干教师培训、专业主任培训、教师企业实践等师资培训平台,推进相关工作;不断充实新学院建设过程中师资队伍的建设,共建结构合理、师德高尚、业务精湛、作风过硬、具有创新精神和发展意识的优秀师资队伍;注重中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各类教学技能竞赛,组织学生参加星光大赛和国赛选拔赛等市级和国家级竞赛,全力打造优秀的师资队伍;鼓励教师将实践技能引入课堂,提升教学质量;通过鼓励教师参加校企合作项目,培养短视频与直播教师队伍。
(十六)加强外智力引进
通过积极引进和柔性引进相结合的方式,根据专业教学需要,建设名师工作室;充分发挥校内外各类名师工作室的辐射效应,在引入专业新鲜元素,凸显专业特色,扩大专业影响力,吸引校外优秀人才加盟的同时,培养校内青年教师参加企业培训提升专业能力;促进教师职称结构不断优化。
(十七)强化辅导员队伍建设
以提高辅导员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为突破口,以树立正确的师德师风为核心,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配套制度、考评体系;开展具有民办高校学生特点的辅导员教育管理核心能力提升工作,着力提升辅导员的教育管理核心能力,充分调动辅导员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探索创建优秀辅导员工作室和优秀团队,树立和培育学生工作标杆,鼓励成为专家型的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加强辅导员工作的应用型研究;积极推荐辅导员参加“新入职辅导员”、“实践育人与创新创业”、“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能力提升”等专题培训,提升辅导员综合素质。
五、优化学生成长环境
(十八)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
进一步完善学校学生职业生涯指导和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建设;建立相应工作网络,各分院确定一名就业工作联络员,继续压实工作责任,打造就业“一站式”服务平台;提高毕业生跟踪调研质量,反馈调研情况,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加强校企联动,构建校企深度融合,倡导建立优质企业资源库及校级企业资源库,不断扩大企业单位数;引导学校毕业生到重点领域及基层就业;做好就业困难群体就业帮扶,促进毕业生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严格执行国家助学金政策,建立长效机制。
(十九)推进学校安全与后勤工作
进一步做好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抓紧、抓实学校疫情防控常态化各项工作,从加强值班值守,强化校园门禁管理,加强疫情日报,建立疫情台账,加强公共区域消毒,做好应急物资储备,强化宣传教育,提高防控意识,确保各项防控要求和措施精准落实到位;加强校园安全保卫工作,进一步推动学校安全及综合治理工作的深入开展,为构建和谐校园奠定良好的基础;继续做好食堂监管和支撑工作,按上海市教委推行的“六T”标准做好常规工作,组织食堂从业人员进行了食品安全知识培训,筑牢食品安全防线,规范安全操作,杜绝食堂卫生安全事故的发生;积极做好各项维修改造工程,排除我校消防系统中的安全隐患,2022年计划在酒店烹饪实训室接通管道煤气,并对烹饪实训室原灶具进行改造,预算约为170万元;同时将依据消防监管部门提出的整改意见,对德智楼泵房至德艺楼消防水管及日用水管的管路进行分离,解决消防管系在自动状态下无法保压的问题,预算约为40万元;针对目前仍有部分办公、学习、生活环境设施陈旧的现状,2022年计划投入约30万元对图文中心屋面隔热层及防水修缮;由于屋面漏洞增加,计划投入50万元对德庆楼、德信楼屋面及天沟进行修缮;对学生宿舍B楼3、4层进行修缮,预算约55万元,主要内容包括对公共区域及宿舍内部墙面做刷新、防水处理以及3、4层宿舍家具更新;2022年宿舍楼智慧用电控制系统,预算约为100万元,主要内容有:将学生宿舍C楼6个楼层约200间宿舍老旧的配电箱及空气开关升级更新,通讯采用电信NB-ITO协议通讯模块,配备5年流量卡,可保障学校宿舍的用电安全,方便学校的用电管理。建设一个管理认证中心和统一数据中心,保证数据的实施更新,对违规使用行为或超标的数据进行报警和控制,实时数据查看与控制;进一步推进校园基础设施建设,计划在2022年进行运动场改造(二期)工程,主要内容包括篮球场修缮、看台及升旗台改造,预算费用60万元;为了进一步提高学校技防安全水平,2022年计划对所有宿舍楼梯通道及部分室外盲点区域增加65台监控摄像机,对视频监控中心大屏进行改造,技防改造工程预算共计约50万元;依据2020年末大场镇水务所对我校提出的整改意见,计划在2022年投入50万元对我校雨水管道进行改造;置换车辆一部,预算约为30万元。进一步做好垃圾分类工作,继续探索符合我校实际情况的垃圾分类新模式、新方法;继续完成日常后勤保障工作等。
六、强化制度,推进依法管理
(二十)进一步完善制度建设
法制是规则之治,要进一步建立健全以章程为统领的制度体系,推进民主管理,不断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建立健全人才培养、教学科研、发展规划、组织管理、资源配置、社会服务合作等方面的管理制度;展开学校章程的学习、宣传、观测和实施工作。
(二十一)做好依法治校的申报工作
贯彻落实国家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和全面深化依法治教的各项要求,落实教育部《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实施纲要》关于“深入开展依法治校示范学校创建”的要求,学校将做好2022年依法治校的申报工作,使依法治校工作成为推进学校管理理念变革和管理制度创新,建设学校自主发展、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现代学校制度的重要抓手。
(二十二)进一步做好2022年政府扶持资金项目
认真组织和落实2022年政府扶持资金项目,提升内涵发展,促进特色创建,完善课程改革,优化学科建设;进一步落实新建实训实习场所和新添置教学实训设备的配套管理,提高利用率,满足各类课程的教学以及学生的实践需要。

大红鹰dhy6699
2021年12月27日

 

 

 
学院地址:上海市宝山区锦秋路299号 邮编:200444 联系电话:56680657(总机) 沪ICP备2021006873号| 沪公网安备31011302002544号